成象则静,明清之际王夫之的易学哲学观点。语出《张子正蒙注》卷一:“动而成象则静。”物质世界的阴阳二气运动到一定的时候,相对静止就成为它凝而成形的必不可少的时机...
静备动理,易学中关于动静关系的用语。明清之际王夫之《张子正蒙注》:“动而不离乎静之存,静面皆备动之理。”物质世界是在永恒地运动着,运动着的物质又以相对静止的状...
动静相函,明清之际王夫之的易学哲学命题。语出《周易内传》卷四:“夫行止各因时以为道,而动静相函。静以养动之才,则动不失静之体。”...
静者静动,明清之际王夫之的易学命题。语出《思问录内篇》:“静者静动,非不动也。”静止是相对的,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。“动不舍静”(《思问录外篇》“太虚者,...
动为道之枢,易学运动观。明清之际王夫之《周易外传》卷六:“动者,道之枢。”物质的运动是规律的枢纽,没有运动,也就没有规律性。动是物质的运劝。道者,“天下固有之...
动用以行,静体以立。南宋蔡沉的易学命题。源出蔡沉《洪范皇极•内篇》:“数者,动而之乎静者也。象者,睁而之乎动者也。动者,用之所以行。静者体之所以立。...
乾静有动意,南宋朱熹的易学命题,源出《朱子语类》卷六十八:“乾虽静时,亦有动意”。乾,这里指天气(即阳气)之体性。意为,天气属阳,其性主动,故乾虽专一而静时亦...
静别动交,语出南宋朱熹《周易本义•系辞》:“乾坤各有动静,于其四德见之。静体而动用、静别而动交也。”语意为坤卦象为二偶(一一)。表示阖一而静,但其动则开辟。...
动静非太极,南宋朱熹的易学太极动静观。语出《朱子语类》卷九十四:“若以未发言之,未发却只是静。动静阴阳皆是形而下者。然动亦太极之动,静亦太极之静,但动静非太极...
静体动用,语出南宋朱熹《周易本义•系辞》:“乾坤各有动静,于其四德见之。静体而动用,静别而动交也。”此语意为乾气以静为体,以动为用。...
以静制动,南宋朱熹易学命题。语出《易九赞•警学》。意为以《周易》之理来应付人事之动。朱熹说:“以静制动,理便是静底,事便是动底。”...
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。易学中理学派的哲学命题。语出《朱子语类》卷九十四:“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,静而能动,动而能静。”意指静中包含有动,动中包含有静,两者交错在一...
动静相因,北宋程颐易学哲学命题。语出《伊川易传》卷四:“动静相因,动则有静,峥则有动。”意为有动则有静,动静不相离。此是释《序卦传》:“艮者,止也。”...
动为天地之心,北宋程颐易学哲学命题。语出《伊川易传》卷二:“一阳复于下,乃天地生物之心也。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,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。”...
至静无感,北宋张载的易学命题。语出张载《正蒙•太和》:“太虚无形,气之本体。其聚其散。变化之客形尔。至静无感,性之渊源,有识有知,物交之客感尔。”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