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所众蓍共由,明清之际王夫之易学哲学命题,语出《周易外传》卷五:“‘道’者,物所众蓍而共由者也。物之所蓍,惟其有可见之实也。物之所由,惟其有可循之恒也。...
物物相依,易学中关于事物关系的命题。明清之际王夫之《周易外传》卷二:“夫可依者也,至常者生也,皆无妄而不可谓之妄也。栗依土长,浆以水成,依种而生,依器而挹,物...
易即道心,南宋杨简的易学心学命题。源出(《杨氏易传》卷二十):“直心而往即易之道。”直心指道心,“曰直,曰方,皆所以形容道心之言,非有二理也,此道甚大,故曰直...
道心无体,南宋杨简的易学心学命题。语出《杨氏易传》卷十四:“道心无体,因物有迁,迁则有所倚,有所倚则入于邪。不动于意,本无所倚,本无邪偏,何思何虑?...
天下惟心,南宋杨简的易学哲学命题。《己易》说:“天地我之天地;变化我之变化,非他物也。”意为宇宙天地,万物变化,皆我心为之。“天者,吾性中之象;地者,吾性中之...
心即理,易学中心学派的哲学命题。首先由南宋陆九渊提出。《全集•与李宰》:“四端者即此心也,天之所以与我者即此心也。人皆有心,心皆具是理,心即理也。...
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。南宋陆九渊的哲学命题。语出《全集•杂说》。陆氏继承程颢的“心即理”的观点,认为“心苟不蔽于物欲,则义理其固有也。”...
物物各有理,南宋朱熹易学哲学命题。语出《语类》九十四:“物物各有理,总只是一个理。”意为万物各得此理而生,生后万物各得此理,朱氏以乾道即天德为万物生化之根本。...
万物各有一太极,南宋朱熹易学哲学命题。语出《朱子语类》卷九十四:“阴阳、五行、万物各有一太极。”意为大极并不在阴阳之外,而是在阴阳之内。...
心之理是太极,南宋朱熹的易学哲学命题。语出《朱子语类》卷五:“心之理是太极,心之动静是阴阳。”意为心中所具的仁义礼智之理即是太极,朱熹把太极说和伦理观联系起来...
心之动静是阴阳,南宋朱熹的易学伦理观的命题。语出《朱子语类》卷五:“心之理是太极,心之动静是阴阳。”意为心的知觉运动和喜怒哀乐属于形而下的阴阳之事的领域。...
万物分天地,南宋朱震的易学哲学命题。语出《汉上易传•丛说》:“天地分太极,万物分天地,入资天地之中以生。”关于天地与万物的关系。...
心即易,易学中的以心解易的哲学命题。北宋程顺已有这种思想。《遗书》二:“只是人为天地心。是心之动,则分了天为上,地为下,兼三才而两之,故六也。”...
道心,亦称“圣人之心”。易学史中的哲学命题。见“道心惟微”条。...
道心惟微,语出伪古文《尚书•大禹谟》: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”“道心”,指合乎封建道德准则之心。此语意为:源于封建纲常伦理的道心是很微妙的...